普陀区聚合“三导”模式推进“质量强区”建设

发布日期:2021- 11 -09 09: 28 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 市商务局 字体: 大  中  小 

    近年来,该区累计发布“浙江制造”标准10项,6家企业获“品字标浙江制造”认证,数量领跑全市。“普陀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”被列入2020年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。一是服务先导,厚植培育优势。搭建“政策扶持、多元帮扶、宣传造势”的质量强区服务架构,组建区政府质量奖培育企业梯队,重点将食品机械、生物洗涤剂、北斗船舶示位仪、船舶漆等产品生产单位纳入“浙江制造”企业培育库,定期走访调研重点培育企业,宣贯“浙江制造”品牌建设、“阳光纤检”等质量知识,为企业就立项申请、标准研制、品牌认证提供咨询指导。截至目前,共获区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28个,落实奖励资金330万元,其中8家企业获评2019年度“普陀区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”,获奖企业数量创历年来新高。二是标准引导,提升行业话语。建立“标准+激励”驱动、“标准+政务”支撑、“标准+企业”续航的标准化推进体系,对主持完成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(行政认定)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,编制“弱有所扶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”三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93项事项清单,梳理形成以块状产业、服务业领域为重点的企业培育对象库。截至目前,共有入选培育库企业42家,9家企业共获得奖励260万元;25家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等上级标准及“浙江制造”团体标准的制修订。三是品牌指导,建强特色方阵。构建一站式品牌指导服务平台,推进“标准化体系服务平台”“反贸易技术壁垒应对预警信息服务平台”“水产品原产地质量追溯平台”“水产品加工行业专家库”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质量“三台一库”建设,积极为企业提供质量认证、标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。如联合展茅街道成立海创小镇品牌指导服务站,共涉及关联水产企业33家,拥有专利62件、注册商标50件。“三台一库”累计帮助22家水产企业解决标准查询、专家咨询等相关问题57个,挽回企业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。